绿原酸介绍及其来源
绿原酸亦称“绿吉酸”、“咖啡单宁酸”、“咖啡鞣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为咖啡酰奎尼酸衍生物。它是一种由咖啡酸与奎宁酸缩合而成的缩酚酸。
从植物中发现的绿原酸异构体有如下:绿原酸(5-咖啡酰奎尼酸)、隐绿原酸(4-咖啡酰奎尼酸)、新绿原酸(3-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A(3,5-二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B(3,4-二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C(4,5-二咖啡酰奎尼酸)、莱蓟素(1,3-二咖啡酰奎尼酸)
其主要来源:市面常见的来源是金银花(或山银花),杜仲叶,绿咖啡豆,另外还广泛存在于葵花籽,绿茶,烟草,红薯叶以及其他菊科植物中。因含量略低,市场范围小,少有厂家开发.
绿原酸理化性质简介
中文名:绿原酸
结构式:
分子式:C16H18O9
密度: 1.65g/cm3
沸点: 665℃
折射率:-37 °
外文名:Chlorogenic acid
CAS No:327-97-9
分子量: 354.31
熔点: 205-209℃
溶解性:25℃水中溶解度约为4%,热水中溶解度更大。易溶于乙醇及丙酮。极微溶于醋酸乙酯
药理作用
绿原酸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现代科学对绿原酸生物活性的研究已深入到食品、保健、医药和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
今天一起讨论下绿原酸,绿原酸是种缩酚酸,来源比较多,比较常见的金银花,杜仲,绿咖豆通常说绿原酸都是说的总酸,按咖啡酸和奎尼酸缩合的位置划分大概有七种有文献中提过这七种
|
分子结构式 |
CAS No. 别名 其他性质 |
绿原酸 |
|
327-97-9 3 — 咖啡酰奎酸 C16H18O9 354.31 密 度 1.65g/cm3 熔 点 205-209℃ 沸 点 665 ℃ 闪 点 245.5℃ 折射率-37 ° 棕色至白色结晶性粉末;气微,味苦 |
隐绿原酸 |
|
905-99-7 4 — 咖啡酰奎酸 C16H18O9 354.31 密 度 1.65g/cm3 |
新绿原酸 |
|
906-33-2 5— 咖啡酰奎酸 C16H18O9 354.31
密度:1.65g/cm 沸点:665°C at 760 mmHg
闪点: 245.5°C 蒸汽压: 1.38E-18mmHg at 25°C
-4~2℃避光,干燥处 用于药品制作合成
|
异绿原酸A |
|
2450-53-5 3,5-二咖啡酰奎宁酸 C25H24O12 516.4509
类白色粉末 分析方法: HPLC-DAD or/and HPLC-ELSD 鉴定方法: 质谱(Mass), 核磁(NMR) |
异绿原酸B |
|
Isochlorogenic acid B 14534-61-3 3,4-二咖啡酰奎宁酸 C25H24O12 516.4509 密度:1.64g/cm沸点:810.8°C at 760 mmHg闪点: 274.9°C 蒸汽压: 8.9E-28mmHg at 25°C 用于医药生产合成 用于含量测定和新药筛选 贮存:2-8℃避保存光 |
异绿原酸C
|
|
Isochlorogenic acid C C25H24O12 516.4509
57378-72-0 4,5-二咖啡酰奎宁酸 C25H24O12 516.4509
|